中國獲瓦良格號航母完整圖紙
2013-08-28 08:17:33 來源:新華網(wǎng) 編輯:國際船舶網(wǎng) 我有話要說
像中國購買瓦良格號這種“撿洋落”只有在冷戰(zhàn)結束這種類似改朝換代的世界重大政治格局轉折才能出現(xiàn)。這個機會,幾乎是“過了這個村,就沒有這個店”。
由此來看,中國發(fā)展航母還是非常幸運的。根據(jù)《濟南時報》2011年對徐增平的專訪,有一個重點值得注意。就是在對“瓦良格”號的競拍行動中,中方獲得了“瓦良格”號的設計圖紙。即第一次中方運走的50噸30萬張圖紙中,有關鍵部位圖紙被烏克蘭國防部和俄羅斯的情報人員已取走。后來,徐增平再赴烏克蘭,通過私人關系,終于說服了黑海造船廠廠長和總工程師,將船廠工藝室保存的另一套完整的圖紙拿了回來。
熟知造船的人都會明白,如果沒有相關圖紙,對“瓦良格”的改裝就無法進行。從基本功能上看,圖紙可以分為系統(tǒng)圖紙與制造圖紙兩類。前者主要反映設計者的設計意圖,面向產(chǎn)品功能,而后者則是用以指導制造者如何動作,面向產(chǎn)品裝配。而在航母建造(包括改裝)這個極為復雜工作中,缺少圖紙,特別是制造圖紙,結果將是災難性的。徐增平兩次從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取走的,很可能就是制造圖紙。
首先我們能通過圖紙知道“瓦良格”在建造中使用的是何種材料(這里不但包括鋼材等建造材料,也包括焊接、涂裝(產(chǎn)品庫 求購 供應)材料等),這既能夠為中國建造國產(chǎn)航母時選擇材料提供借鑒,也能夠為改裝中使用合適的替代材料提供標準。其次,圖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“瓦良格”號的船體結構強度特點,從而在船體以及艦島的內部改裝時避免結構性損傷。比如原來的“花崗巖”反艦導彈發(fā)射裝置就被取消,沒有圖紙的幫助是難以實現(xiàn)的,并且要冒極大的技術風險。第三,“瓦良格”號內部艙室極為復雜,圖紙可以盡可能避免操作人員面臨受傷甚至生命的風險。第四,圖紙可以為改裝“瓦良格”號提供流程控制參考,可以在全局上指導“改裝工作”。有了制造圖紙,中國不但能夠對“瓦良格”號實施改裝,還能夠深入了解大型航母設計、建造的一些極為重要的核心機密信息。
因此,中國能從烏克蘭獲得“瓦良格”號及其圖紙,客觀上極大促進了中國上馬航母的決心和速度,提升了中國航母的“準入門檻”。如果沒有“瓦良格”,中國即使后來上馬航母,技術的風險性和挑戰(zhàn)性也會大大提高。像中國這種“撿洋落”只有在冷戰(zhàn)結束這種類似改朝換代的世界重大政治格局轉折才能出現(xiàn)。這個機會,幾乎是“過了這個村,就沒有這個店”。因此創(chuàng)律集團的董事長徐增平先生在對當?shù)孛襟w談起購回航母的事情,惜字如金地說了句:“這是個百年不遇的機會,真的是千載難逢啊。”(鄭文浩)